昨天臉書收到一個交友邀請,來自一位菲律賓國家統計局的公務員,三個孩子的母親 Vina。好奇之下聊了一會,才知道緣於我們一個共同的朋友,Mae。
Mae是我上個月回新加坡時,在機場出境大廳遇見的菲律賓旅客。那天她推著行李箱,拿著資料夾,用流利的英文表示手機沒電,想向我借手機聯繫接機人。我撥了電話卻一時聯繫不上對方,只好先傳簡訊。那晚剛好沒事,便在機場陪她聊一會。
她今年二十五歲,大學畢業後曾當教師,也曾在菲律賓政府服務,這次來找朋友,也有考慮以後來新加坡工作的可能性。我們稍微聊了菲律賓的概況,大約半小時候才見到她滿臉歉意的朋友。告別前我留了名片,但其實不曾想過會再見面。
兩週後,意外地,我收到Mae一封熱情的信,除了感謝那天的協助,也告訴我她決定來新加坡工作。「不過我的工作你聽了可能會失望── 家庭幫傭 (domestic helper)。我想看看有沒有其他機會,但現在多數工作都要求要永久居留,太難了。」
「家庭幫傭」,我確實稍了半秒鐘,畢竟以她的談吐見識,確實大材小用。我在回信中談到,許多移民工作者在經歷到的「階級向下移動」,並提到《我在底層的生活》一書,提議「如果你現在的工作,無法給你心靈與成就感的滿足,或許你可以考慮書寫,從家庭幫傭者的視角寫一個故事。」
前晚Mae約我一起吃晚餐,她穿著一席俐落的黑色禮服出現,令我小小驚艷了一下。「平常都沒機會穿,你知道我的工作…」她笑的莞爾又俏皮。
她帶我去牛車水吃燒烤。「剛過來頭兩週我就住在旁邊的 backpacker’s inn,所以記得這家的烤雞心跟炒麵。」席間聊起,得知她的雇主是一對白人夫妻,有兩個小孩,工作量不小。「工作表從每天早上六點排到晚上七八點,每個小時都有事情。」
不過好處是,除了週日固定休假外,有時晚上八點到十點可以外出。
「能冒昧問你的收入嗎?我之前碰過一些家庭幫傭只有三四百。」
「五百」
「比平均高,或許因為你英語比較好?」她笑了一下。
「不過你居住跟吃飯不用另外付,許多在外面打工的人,賺的不到一千,每個月搭房就要三百,吃飯也要兩三百,」我邊算邊說,像是想讓她的相對剝奪感少一點。
「對呀,而且至少我還有自己的房間,而且,這是我以前在菲律賓薪水的兩倍。不過我不打算一直做這個,我希望能找別的工作,或是開始自己的小生意,」她肯定的說。
「對了,這附近哪裡可以買書?」她忽然問我,「每天洗衣燙衣煮飯拖地,我受不了。我需要閱讀,但是書都在菲律賓。」
我笑著說我懂,還提起當兵新訓時,每天晚上躲在被窩中,用手電筒讀《極端的年代》與《意義》的往事,「那是每天心靈的滋潤。」不過考慮了一下,我轉而介紹這裡的公共圖書館。「你去辦年卡,大約是幾本書的錢,但是可以借閱各種不同的書」。
這晚我堅持買單。
飯後她拉我去附近一個PUB外頭,見了三個在當服務生的菲律賓女孩,每個見面都是熱情的擁抱,但因為Mae十點得回雇主家,沒太多時間說上話。「剛來頭兩週就在這工作,我不適應。不過她們都對我很好,來這就想見一面。」
「你們很熱情呀!」
「對,菲律賓人很熱情,你一定要找機會來感受。」
我想起台灣媒體社會對菲律賓的刻板印象,有點赧然。
「Mae就像我的女兒,她現在還好嗎?」昨夜Vina阿姨知道我跟她吃過飯,熱切地問「還不錯,就是對眼前的工作還不大滿意。她最近有跟你聊到來新加坡之後的事嗎?」
「有,她還有提到你,她還提到她想寫一本書,關於家庭幫傭。是真的嗎?」
我在電腦這頭禁不住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記】 這篇文章寫於今年三月十五,本想放著慢慢修改。沒想到寫完沒多久,Mae 因為覺得目前負擔過重去面試了一份新工作,也獲得新雇主青睞,卻在跟現任雇主商量時,引發後者勃然大怒,威脅「要讓她上黑名單、直接趕回菲律賓」。
今晚我收到她焦慮的簡訊,幫忙查了一下新加坡 Ministry of Manpower 的網站上對投宿勞工的相關規定,先安慰她,「新加坡政府只有在移工犯法並定罪下,才會放上黑名單。」接著代為寫了一封信給這裡的移工關懷團體 TWC2。這也讓我回想,台灣的移工也都欠缺更換雇主的權力,這種規定,不知造就多少壓迫。
這個轉折,讓我決定先把這篇故事貼出來。
這篇我想寫的,是一個在國際經濟實力不對等的結構中,為了到發達地區發展而忍受階級向下流動的年輕人,如何在現實中,安頓與呵護自己的期待與夢想。寫出來,也是想讓大家能夠正眼看看身旁的外籍幫傭,認識他們的世界,理解她們如何安頓他們的人生盼望。
我看到的是您幫助別人的熱情與善心: )
世界因為有你而更美好~
By: ^_^ on 2013/03/26
at 09:33
如果我身為現任雇主,知道女傭偷偷應徵別的工作,我也會勃然大怒。因為現在新加坡要申請一個菲傭進來並不容易了。雇主當初為她付出許多她無法想像的時間成本、金錢成本,怎麼可以這樣過河拆橋,吃碗內看碗外。至少要把合約完成後再找別的工作才是做人基本禮貌與道德。
By: 屎迪奇 on 2014/09/18
at 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