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ISEAS 第四天,下午開了某個研討會的籌備會,驚心動魄。才進會議室,同事 Elisabeth 就無奈對我說
“Albert, your country is going to be eliminated!"
“WHAT?"
原來是會議贊助者之一亞歐基金會 (Asia-Europe Foundation) 的人要求,"Taiwan" 不得在會議中任何地方以國家的形式出現,否則就要撤資。
為什麼這樣? 荷蘭IIAS的所長 Philippe Peycam 攤攤手,本所的Geoff Wade 也搖搖頭。他們「推測」,是因為基金會下任會長將由中國代表出任,所以下面的行政主管自己揣摩上意,擺起官威。
怎麼辦?
「最後雙方在電話上同意,把與會者國別移除,只打上服務機構的所在城市。」Elisabeth 在一旁幫我前情提要,並打開會議一成文檔開始修改,還問我中央跟義守在哪些城市。只是這樣一改下去,看到議程上出現
University of Leiden, Leide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of London, London
…..
真的有點傻。
沒多久ISEAS的副座黃基明與另外一位主管加入,了解狀況。由於先前雙方只是口頭同意,Philippe 決定打電話給該基金會文化交流部主任 Sabina 再確認。電話那頭說什麼我不知道,只聽到 Philippe 講著講著越來越氣,質問起
“…so are you expecting us to exclude all Taiwanese from the conference? It’s so RIDICULOUS! It’s INSANE!…"
掛上電話,面面相覷。Philippe 轉述,Sabina 認為台灣不是亞歐基金會的成員,所以補助對象不能「包含」台灣人。
「小鼻子小眼睛的官僚」他罵到。
「所以我們可以用這筆錢補助所有人晚餐,台灣人除外。然後我們替台灣代表的晚餐另外找經費。」ISEAS 的訪問研究員 Goeff 開個玩笑,緩和氣氛。
黃副座冷靜地問,他們到底贊助多少。
「一萬新幣,其實只是總預算六分之一」Philippe回答。
「所以他們甚至不是這次會議的主要贊助者?」黃問。
「錢是不多,但主要是宣傳。他們有很廣的網路與聯繫名單」
「所以現在的狀況是,我們要的不是錢,是宣傳名單?」
「是」
「可是或許他們的名單,跟我們的可能有八成重複。如果他們撤資,會議還辦不辦的成?」
大家互望。「那就少提供一兩餐吧」,Phillipe 跟Goeff 都同意。
幾經討論,大家決定只照原計畫,把與會者國別拿掉。如果亞歐真要撤資,就讓他們撤,屆時把所有文件海報上把他們從贊助名單劃掉。
“we should embarrass them" 某位與會者一說,大家都笑。
不過散會前,還有個小細節沒解決:某篇文章的標題有 Japan, Taiwan and China,「他們也有意見,因為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能並列… Come on! 這篇文章講的是戰前,那時台灣還是日本統治。」
我瞧瞧該文作者,原來是好朋友 Wang Shu-Li。我們再來想想怎麼保護你的論文題目。
【後記】
這件事情發展至今,還看不出中方有任何有意識的介入。事件中的Sabina之前是義大利外交官,跟對方直接打交道的Philippe 跟Goeff 都認為,本次事件,反映的是跨國組織官僚揣摩上意、狐假虎威的表現,並非直接來自中方的打壓。他們認為,中國新任的基金會主席,很可能都還不知道下面的人 做的這些動作。
但反過來說,這是更令人喘不過氣的感受。
現在從UN以降,諸多國際組織均接受「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立場。從而,許多對台灣在國際空間的限縮,早已內化成這些國際組織的制度邏輯(包括電腦資料選單、或是中基層官僚的行事規章中),根本不需要中國出手。隨著各種國際組織的串連發展、收攏,台灣面對的,早已從過去中國政府有意識的打壓,轉變成一種非意志性的、制度性的綑綁。
【2012.10.19 補充:關於學術與外交】
Laura Jo-han Wen 在她的轉貼追問這個「亞歐基金會」的來頭,我寫了一點初步想法:
許 多基金會的成立,都有透過對文化交流活動的獎勵,追求地緣政治利益的目的。如早年資助台大成立社會系的 Asian Foundation,後來披露是CIA外圍機構,旨在透過對亞洲學術的贊助圍堵共產主義。台灣的蔣經國基金會,也在透過對國際漢學的推廣,拉抬中華民國 的能見度。
我是昨天才知道這個基金會,初步看其依宣稱的宗旨,在促進歐洲與亞洲的學術文化交流。回看成立背景的1990s年代,可大約推估,是與會的歐亞各國,想打破過去冷戰時期學術交流多經由美國進行的結構。
以其參與成員的背景(有不少外交體系轉任的官員),可估計有相當程度經費來自會員國的外交部。或因如此,這些官僚特別會把外交領域那些需要斤斤計較的小節,拿來學界要求。
順道說一聲,其實連我目前在的機構 ISEAS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都有相當經費來自星加坡外交部(所以我們有教育部與外交部兩個老闆),其成立之初,就有在透過獎勵東南亞研究,提昇星國作為區域訊息人脈節點 的意圖。現任院長,是前任星國駐日大使。
您好 請問ISEAS是在星大 Bukit TImah Campus裡那棟較高的建築嗎?
我也曾在新加坡念書 對於這種隱形/顯形將台灣視為中國一部分的情形
真的是很常見
反而只有面對一般新加坡人民時候 能夠將兩岸人民分個清楚
By: peiyin on 2012/10/19
at 08:37
ISEAS is located at the south edge of NUS, pretty close to its business school, computing department and Institute of Systematic Science. It’s accessible from Pasir Panjang Rd.
I think what you thought of is the Asian Research Institute (ARI) of NUS. It’s a different unit. 😛
By: Albert Tzeng on 2012/10/19
at 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