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在客廳書架翻書時,驚覺察覺某書書底有霉。連忙把書架上整排書下架查看,一看傻眼,竟連綿有三十多本書出現深淺不一的水漬,當中有二十本左右發霉嚴重。連木架牆面都長出一朵朵霉花,宛若一片墨綠森林!
我的客廳面西有大窗,搬來六年向來苦於西曬,卻不曾有濕氣過重的問題,見狀自是詫異,還一度擔心是否牆面漏水。直到室友當晚回家見到此般慘狀,才猛然想起兩週前有回早起發現窗開著、雨水潑入,便順手將窗戶帶上,卻在忙著出門跟累完一天工作後,徹底忘了跟我提一聲。估計就從那天起,窗台下一整排書腳就浸潤著雨水,默默孕育起生命。
知其原委,至少確定不是漏水,問題單純了些。當天先抄來刷子抹布,剷除搖曳菌絲(遺憾沒有先拍照)。不過回頭面對地版上一落落透著水漬、泛著霉味的書,卻是一籌莫展。這批書,主要是哲學與宗教類的二手書,不少是書店不好找的孤本,自是痛心。
連著幾天,先在網上查找處理建議,所獲卻是有限。百度知道、雅虎知識之類的平台出現過類似問題,但是網友提供的答案卻總似是而非。有說去曬太陽、風乾(只能減緩惡化吧?),有說用砂紙打磨除色(可是無法根除霉菌)、也有說說用酒精殺霉菌(但是無法去色)幾經斟酌,我決定採多管其下之雞尾酒療法,除了保持乾燥減緩惡化,併用酒精殺菌與砂紙除色。今天適逢好友來訪,不能放任整批發霉書盤據在客廳一角,早上便趕到勝利百貨,採購了:
藥用酒精、棉花球、中細砂紙若干、橡膠手套(護手)、口罩(避免吸入太多霉菌)
回家把工具攤開,書籍上桌(見上圖),開窗戴上手套口罩,開始實驗不同的處理程序:
我先挑了兩本擦酒精,卻發現得等書頁晾乾才有足夠硬度可磨砂,要等上一段時間。此外,擦拭酒精又會把頁邊沈積的色素染到內頁,似乎越弄越糟。可是另外兩本 直接先磨砂,又發現滿天飛揚的紙屑中又不知藏有多少霉菌,讓人擔憂。
最後,決定以時間換取效果。我先都用酒精將受損書籍擦拭兩遍,把霉菌灌醉。等上幾小時晾乾後,再以中細砂紙依序打磨,務將書籍底部的發霉痕跡磨去。打磨完畢之書,再以吸塵器將紙屑除盡。下圖左為書籍搶救前,底部有明顯發霉痕跡。搶救後的書如右圖。水浸泡造成的紙質劣化、皺摺已無法挽回,但至少書底書側的霉斑淡了不少。
不過有三本書,水漬盡的太深,霉班散的太廣,令我「欲其救而不可得」,只能單獨撿出,收於紙袋,等待未來奇蹟。這三本書分別是南懷謹講的金剛經、Allan Bloom 的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以及Hans Kueng 的Global Responsibility。就在這立個碑,紀錄與這三本書的告別。
嚴重的,沒法子,而書緣輕微者,用截肢法,意即,請影印店裁掉輕微處,一般一本10元,若有認識的店,不用錢。
By: 綸 on 2013/05/23
at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