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Mattie Huang 討論中寫了兩段關於新加坡國大的觀察,摘錄如下。
1
去年在NUS 訪問時,我問到社會系幾個老師,這幾年的轉變。很有趣的是,他們都說,2004年THES第一次公布全球大學排名,一下子把新加坡大學排到十八名,校內教師的第一個反應是"NO WAY!" 大家還嘲笑這個評比有問題。
但是一兩年後,大家都閉嘴了。因為他們忽然發現,排名一出來,開職缺的時候申請者忽然增加很多,品質也提升,要來念碩博班的國際學生也忽然大增,而且更重要的是,政府也願意加大投資,給大學更多的空間。也就在那之後短短幾年,以我所訪問的社會系,新聘進來一大批Western expat,大幅改變了系上教職員的人口結構,將這個系徹底的國際化。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排名「創造出」今天的符合國際卓越想像的NUS,而不是排名「反映出」新加坡大學的國際卓越。
那,NUS為什麼一開始的排行就不錯呢?在我的理解中,這「決不是」因為他們在國際期刊發表非常多的文章(其實該校在SSCI的文章數也是1990s中後期才緩步上升,以前也沒有非常多)。
他們在國際高教界的能見度,很大一部份,來自於新加坡屬於英聯邦家族的出身。早在1960年代,該校就跟區域內的前大英國協下其它大學(香港、泰國、菲律賓、紐、澳)之間有密切的互動合作,而且也保持跟宗主國英國的著名大學持續往來。而當1997年新加坡政府打算改革高等教育時,第一件大事,就是拿出大錢成立一個IAAP國際學術諮商委員會,成員是西方著名大學的院長校長級成員,以及重要的跨國企業領導者。
其次,新加坡便是做為一個小島國,其大學一直有某些領域課程,因為本國沒有適合專才,而需靠外籍學者擔任。這些學者的存在,不僅貢獻於THES龐航中大學「國際化」的分數,還因其流動度很高(我對照過新加坡國大、港大、 香港中大、 與台大社會系的教職員流動度,新加坡大學將其它三校遠遠拋在後頭),但也或多或少在離開後,意外增加了新加坡大學的國際能見度。
2
在多說一件歷史的諷刺吧。
1965年新加坡建國時,前馬來雅大學新加坡分校,是一個道地的殖民地大學,當時甫成立的社會系,頭五年,來來去去了十個西方學者。但是到1970年代後,那十個人只剩下兩個留下來。實際上,1960末期到1970年代初期之後那幾年間,新加坡大學爆發了一股外籍老師出走潮,每隔幾個月報紙上就會報導,又有幾個教授辭職了。那個年代的英制大學,一個系可是只有一個教授,這是一股動搖校本的震盪。
追根究底,引發外籍教授恐慌的起點,是李光耀1968年底到新加坡大學發表的一篇關於「大學角色」的演講。演講中他公開主張,大學應該要為社會國家貢獻,但是,一所充斥著西方 expat 的大學,對這個土地沒有情感、沒有承諾,不可能貢獻於這個新國家!
西方人逃了,可是新加坡自己培養的學者還不夠,怎麼辦。以社會系為例,取而代之的是一批來自美國、香港、台灣,與本地的華人學者。直後1980年代,獨立候選派出國的本國學生陸續回國,教職員結構才開始本地化。
李光耀大概沒有想到三十多年,時移事往,新加坡大學會在這一波的改革中,再度成為一個充斥著西方expat的大學。回頭檢視李光耀當年的看法,其實有一定道理(雖然隱含政府對大學的威權介入)。這些expat往往只是以新加坡為基地,將其研究能量投射到周遭的腹地,將研究出版外銷到西方的學術視野。新加坡大學逐漸從回應新共和國建設需求的大學,轉變成做為一個知識轉口港,國際上是好看了,但與本地社會間的連帶,卻成為值得反省的問題。
[…] Mind Pensieve of Albert Tzeng 曾柏文的斷簡殘編 直接觀看文章 首頁关于 ← 新加坡大學的神話 Mobile in Shanghai- 13127536642 […]
By: 注意力匱乏vs符號資本 | Patterns of Mind on 2010/11/15
at 01:17
[…] 相關書寫 新加坡大學的神話 […]
By: 帝國邊緣的現代性:四小龍南北組的地緣脈絡 | Patterns of Mind on 2010/12/07
at 17:20
今早聽到科學人雜誌總編輯說
諾貝爾新科物理獎得主俄裔科學家諾伏西羅夫獲此殊榮年僅36歲
也就是使他得獎的東西僅在他30歲即發現
清大雖然邀請他當教授
但他最後選擇新加坡大學
可能由此篇文章
可以一解我心中的疑問
By: 莊慧珍 on 2010/12/07
at 19:53
[…] 相關書寫 新加坡大學的神話 […]
By: 帝國邊緣的現代性:四小龍南北組的地緣脈絡 « Patterns of Mind on 2010/12/16
at 15:41
[…] 新加坡大學的神話 注意力匱乏vs符號資本 不做研究,沒有辦法把書教好?- 與毓澤切磋 引用指標背後的多數暴力 (早年的筆記,比較凌亂而還欠深刻) […]
By: 期刊排序從哪學來的?- 與廖元豪對話 « Patterns of Mind on 2011/06/27
at 16:29
[…] 3. 新加坡、香港,身為前大英國協關鍵節點,兩所前殖民大學(香港大學、新加坡國大)不僅持續在大英國協高教網路中享有盛名,且沿用英語至今。 […]
By: THE 世界大學聲望排名:如何排名?有何扭曲? « Patterns of Mind on 2012/03/17
at 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