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看《台北星期天》。這是一部馬來西亞籍的導演何蔚庭所拍攝,關於兩個菲律賓外勞在台北的喜劇,光是想像片中要如何呈現外地人在台北的生活,就值得期待。更何況,當中擔綱演員,都是菲律賓當紅影星。然而遺憾的是,這部片在台北只有在光點上映。我在一篇電影週記中讀到下段,像是被根刺梗到:
「有人問 [導演] 為什麼《台北星期天》在台北只有在光點放映,導演露出百般無奈的表情,苦笑表示沒有導演會希望有這樣的情形… 國片的市場小,院線不愛排國片這件事我們都知道,不過,何蔚庭所說的最主要因素,更令人感到可悲及現實…那些大型戲院體系拒絕《台北星期天》的理由,除了國片票房差之外,居然是因為兩個主角是菲律賓人,劇情演的是外勞的故事,所以那些主事者不希望他們那金碧輝煌的戲院門口聚集成群的外勞來看電影…」
這段記述,我無法判斷在多大程度上屬實。
從商業邏輯臆測,片商的確可能假定(一)這部片上映會吸引一些菲律賓籍外勞前去影院,(二)台灣人會因為外勞群聚戲院而打消去看電影,甚而影響其它同映影片之票房,而有如此盤算。然而另一方面,單以本片票房考量,或許之前李奇「岐路天堂」匆匆慘賠下市的殷鑑,也成為某些決策者考量的參考。
不過不管是哪種邏輯(也或許兩者均有),其結果,也就是關注外勞的電影被邊緣化,卻是不爭的事實。
有些好朋友,為了前引記述而在網路上開始譴責,我能理解。不過我更關住的,是我們如何能幫忙用各種方式力推這部片。如果光點開出好票房,新聞也有反應,還是有主流戲院回頭排檔期的空間。而我猜想,導演一定也還沒放棄這方面的努力。
最重要的,是要去看見,在我們生活周遭,默默為我們做了許多事的外籍移工,不同的視角。
Facebook 上的後續
Lucille Tsai
真的很可悲..想像SLAMDOG MILLIONAIRE被歐美主流戲院拒絕..因為這是個再講印度貧民窟的故事..主角幾乎都來自印度或是貧民窟..戲院不願意門口有一堆印巴移民..然後大家就少了一部很棒的片..影史上就少了一部得獎的佳作…台灣戲院的眼界太狹窄了..台灣就是需要這樣國際化的電影..讓台灣人更國際化..更能體貼外來移民..更能體會人道人權的精神..
Wei-lien Hung
是我太激動嗎?看到主流片商的論調竟然很生氣。不過回到柏文提出的票房考量,這似乎為主題不那麼大眾化的片子的共同困境。上面提到的貧民百萬富翁,我聽到有人的觀影心得是,很髒,沒什麼好看的。
Albert Tzeng
如果主流片商「真的那麼說」,我也會很憤怒!但問題是,經過二度轉述的內容,我們總要有一點保留。
我估計即使主流片商這樣想,也不大可能大辣辣地跟導演說。所以比較可能的狀況是:導演碰壁了,得不到清楚解釋。一些心疼導演的人提出一些「可能詮釋」,聽起來也有道理,後來就這樣傳出來成為一種說法。
我只是覺得,不管聽到多令人生氣的言論,第一件事是冷靜想想整個過程。當然,說
這些,不代表我「肯定」沒有片商說出那麼白目又欠幹的話…
說說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