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作者:Albert Tzeng | 2009/12/17

廣州中山大學研究分享,之餘波盪漾 II (學思經驗篇)

12/14 號在廣州中山大學社會系的「博士沙龍」分享研究,遇上一群有趣的學友。回香港後收到一些信,有些有意思的後續討論,承前篇關於我研究的回應,本篇所輯,是關於走在學術道路上的經驗體會。

「你對你的學術追求定位於從問題意識出發,而不是從學科出發,這一點我也深感觸動。但是如何確立自己的問題呢?怎麼知道自己的問題是一個有用的“真問題”呢,還是一個沒有多少內涵的“假問題”呢,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不知道你有沒有什麼經驗呢?」

對自己問題意識的釐清、沈澱、反思、確認,是一種很個人修為層面的事,我不知道存不存在一組可以追尋的法則。有趣的是,你對於「真/ 假問題」的區分,似乎繼承了Marx 談的 false consciousness,本身即是知識社會學最起頭的一個提問。進一步,又可以追問:什麼是「真/ 假問題」的判准?你所謂的「內涵」有無,這個「內涵」又如何定義呢?

以我個人的經驗而言,沒有什麼問題是完全無用的假問題。每一個當下的問題意識,都隱含著通往更深層問題的一些線索。這就像是你在爬山時,視野可及的「山頭」。你總要爬上去,才能向更遠處眺望更高的山頭,直到你走到一個四望無峰的地方,才知道自己到了這個山脈的頂峰。

話說回來,不是每個人都得去爬最高峰。大山小山,都可爬,都值得爬,唯需適情適性,求得一個甘心而已。

「我的研究領域將是XX社會學,我最迫切的就是想提出一個很好的、具有較大創新意義的問題,關於找博士研究問題方面,你有何高見?可以指點我的迷津嗎?」

你想「追尋有創新意義的問題」。問題是,這種提問的「創新」是為了什麼?為了誰?是單純知性上的興味、還是有某些政治後果(政策、或說大家的詮釋)的impact/
implication? 這個問題,對你的個人生命又有什麼 relevancy? 為什麼是XX社會學而不是其它?為什麼你選了領域,卻想不到一個讓你「心頭像是火在燒」的問題?

我自己對於你的領域有很多想法,不過還不是談的時候。

「之前我所受到的一直是社工的專業訓練,雖然我們也會在意識里建構一個公平、民主的理想社會,但我們更多的是,在關注面對現實的社會問題,我們要怎樣去解決。…坦白的講,我很汗顏自己在社會學方面非常淺薄的積累,之前我們專業只簡單開設了一些社會學的基礎課程,因此在今天的交流中,我更多的是在聽大家的分享,我想我需要吸收大家更多的視角來思考,而不單單是局限于社工領域… 」

謝謝來信。永遠不要因為自覺「對社會學所學有限」,而失去對話的勇氣。我心目中,每個人從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應該都要能社會學對話。如果社會學的形象,造成了一種對話的進入障礙,那是社會學(家)的失職。

社工專業的大學課程,一如多數其它專業系所,容易流於技術性的細節,而未能顧及更宏觀的社會政治/價值脈絡,也忽略了學生本身人性滋養、視野開拓的受教需求,這是亞洲高等教育急功近利(服務於國家發展計畫中對特定人才的需求)下,對大學傳統博雅教育理念的背叛。

將你個人的學思生命,連結到這個脈絡,本身是一種「社會學的想像」。隱喻的期望,則是你能透過這種想像,找到行動的方向與能量:用個人閱讀/學習彌補制度安排的不足。

廣告

回應

  1. […] Patterns of Mind Pensieve of Albert Tzeng 曾柏文的斷簡殘編 直接觀看文章 首頁關於這個格子,這個人 ← 寒夜讀《論儒家哲學的三個大時代》 廣州中山大學研究分享,之餘波盪漾 II (學思經驗篇) → […]


說說你的想法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分類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