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作者:Albert Tzeng | 2009/05/12

新加坡筆記

一篇短記,紀錄著初訪新加坡的觀察與偏見。尚非定論,更多是提問與思索的線索。

規劃理性穿透 看到許多整齊無個性的政府公屋 (HDB, 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尋思,在這樣環境的成長經驗,對人的性格有什麼形塑? 有許多地方,連吃東西的地方,都做好集中規劃。住商飲食功能分明,毫無懸念,便於管理,沒有驚奇到了一種程度。

管制理性深入 國家圖書館不能帶私人書本筆記(避免濫用)、圖書館網路只能用管內資源、情趣用品店限二十三歲以上、大學宿舍異性來訪需敞開門窗、社監可以隨時不經知會進入個人寢室。 又,為了面對流感疫情,國大suspend師生跨國訪問、圖書館全面量體溫。

風險強化呈現 列車廣播不斷提醒,危險就在你身邊,大家的安全是你的責任。有些電視不斷播著倫敦爆炸事件。媒體更是強烈播送罪犯、恐怖分子以及他們正法的新聞。

「舒服」的政治 多樣的消費選擇、便宜的物價、便捷的交通、貼心的雨棚空調,甚至蓬勃的情色產業,套用M的話「生活在這會腐蝕你,很難保持批判」

文明的專制 表面上有反對黨,有選舉,但實際權力結構上,卻透過集選區制度、以及許多人心知肚明的政策性買票,讓反對力量很難崛起,讓選出來的席次與得票律不成比例。

學者的共謀? 舒服與管制的對比,是否對留下來的學者造成某種選擇效果?

學術界的控制 獎學金設計分配(領域控管)、資金分配、增加合約聘僱比例(職業不安全感)… 很多措施目標在增加資源配置之最適,附送聘僱學者失去舒適的恐懼。
學生生活 似乎總是處在被計畫的範疇,罕能擁有探索內在價值、成就人文高度的空間。
人力資源部門 教育機構是新加坡企業集團的人資訓練部門。獎學金,就是招募高階外勞的合約。

HDB 產業 全民有房、全民繳貸款、莊家是政府。M曰:「這是腐敗的另一種境界,而且是合法的。」

自我書寫欠缺 書店很難找到關於新加坡社會的書寫。Orchard 路上諾大的伊紀國屋,中文部分只看到兩排社會人文,都是台灣書。關於新加坡的,只有一點新馬文學的作品,不然就都是李光耀回憶錄或新加坡成功故事。中文報紙的第一落,無聊的可怕。不只是沒新聞,更無任何值得思索的分析辯論。

多元文化的樣板化 表面上強調文化多元,但在國族建構的工程下,從教育到文化政策,卻都對個別族群的歷史記憶、語言、文化傳統,採取系統性的壓抑。最後僅以代表特定族群的「飲食、服裝穿著」,這類樣板化的保存,將文化轉變為一種可以展示消費的商品。

隱藏的線 如何處理一些隱藏的線?有些東西,依稀感覺的到,可一無相關書寫、二也沒人願意言說。即便你「感應」到了,這種東西藏在每人心中的「默會致知」,若找不到一個突破介面的事件點,你也難以證明。

我的腐蝕 想到未來要在亞洲混,不免對新加坡下筆有點投鼠忌器。只此一念,我是不是也向共謀走了一小步?

還有很多事要再看一看、想一想 …

廣告

回應

  1. 贴~切~

  2. 有意思,不愧是Albert。。。我突然發現,要在這邊留言,一定要先登入才可以,不能匿名喔

  3. 雞隆路,,雞隆路,,新加坡的奇蹟啊

  4. 哈哈哈 Ricky 真是 … 叫你一聲內行

  5. 三月份的一個星期去了兩天新加坡,看到地鐵裡面的「提防炸彈」廣告,很感興趣。那時,我在想﹕真的有這麼多人放炸彈嗎?又不是伊拉克。一個繁榮的城市,卻時刻在提醒大家要「防人」,有點變態。不知道你覺不覺得,MRT內的人,眼神不是很友善,似乎在盯著說﹕「不要接近我」。香港也有這種「眼神」,但好像沒有那麼強,香港人的眼神是–「不要煩我」。還有,他們很喜歡去exhibition,每個星期大大小小關於 ipod, hp laptop的電腦展,或是升學展,他們都會一窩蜂地去。那時我在想﹕「一個人真的用得上幾部ipod嗎?」但若有選擇,我會選擇新加坡,起碼,這裡的大環境和清靜,令我有一種「好好睡一覺」的感覺。

  6. 书~书呢?N年了,还没收到~

  7. 写得很有意思,第一次没有认真念

  8. […] 新加坡筆記 […]


說說你的想法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分類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