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作者:Albert Tzeng | 2008/07/18

對話、孤獨,與熱血

一封信,回給一個十七歲的早熟熱血高中生。談「對話」,談「孤獨」,以回應她信中的「熱血」:

惠真:

很高興接到妳這兩封信、分享你最近生活思索的點滴。十七歲是個很幸福的年紀,未來還有大把的不確定,等著妳去摸索體會、去思索決定。

之前提過的「對話」是重要的,不過不只在人際之間,也在自己與自己的內在,以及當下與過去的記憶、未來的想像之間。以前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乍聽覺得八股,不過後來才體會到,省,就是貼近自己的對話,其不只是在揪錯,更是在於給自己一個珍貴的私密空間,把生活中經歷過的、看過聽過做過的一切,拿出來檢視咀嚼,嚐出更深刻的滋味。

要能貼近自己對話,則需孤獨安靜的心。現代生活給我們的認知系統太大的壓力,有太多的技術工具都在教我們如何生活的更有效率、如何掌握更多資訊。這些可以用,不過別給貪多的慾望吞噬了自己。無論如何,記得捍衛一個孤獨私密的空間,給自己。

此時讓我想起葉啟政在《進出結構與行動》的終章,用東方哲學強調的「修養」與「孤獨」,來救贖迷信於以操控社會外在環境為主要工具的西方社會科學。社會上是有許多不公義需要關注,是有許多結構問題需要處理,只是這類把社會問題當成客觀的身體疾病來醫治的企圖,往往忽視人們心靈,在建構 (註一) 社會真實中的關鍵角色。

說到這,或許值得回頭想想你信中提到的「熱血」。熱血讓我想起悲慘世界中的革命青年,想起五四與響應新中國的知識份子,想起天安門與野百合。那是一種浪漫而美好的充滿,讓生命中的一切有了方向與意義。只是我們也從歷史中看到,熱血拼博的後來,往往隨著某種碎裂,或許是被殘酷的現實壓潰 (這或許還是相對幸福的,因為還有悲情),也或許真闖到夢想照耀的應許之地,卻換來幻滅。

別誤會我,我仍支持改革,我也敬佩歷史上推動著許多篇章展開的激情。只是在我們燃燒自己推動著我們心中看見的應許之地之際,別忘記,沒有任何主張能提供完美解答。有的是設計周全的制度,卻得等待思維習慣跟得上的人們。有的是永遠無解的兩難,只能在一代代公民的動態拉扯中不斷尋找平衡。更根本的是,再怎麼構思完善的社會制度設計,都沒有幸福的完整答案,我們只能稍微減少通往它的阻礙。

回到改革,我個人偏好英國老牌左派社團費邊社的信念,slow and steady 。我相信推動改革者謙卑的重要,我相信多元對話的價值,我相信任何進步變革,要等待社會的共識凝聚與調適。所以無論我們看見是多鮮明的正義,鼓吹之際,切莫心急。太熱血,有時是對別人的一種專制暴力。

對十七歲的妳,很多話,我說的太早。不過或許有一天,妳會用的到。

柏文

註一:這個「建構」有兩層意義:一是人的心靈、透過其集體行為,建構了某些社會事實,像是示威罷工、流行文化、經濟榮景。二是人的心靈,透過其對社會表象的詮釋,建構了其對「知覺到的」社會真實。

廣告

回應

  1. 青年導師,果然不喟是柏文!

  2. 林小平 請勿貧嘴 ^^

  3. 很shock收到您的回信,而且還出現在您的網誌上!!!!謝謝~^^
    看了之後,有一些想法,或許現在的我無法完全地表達出我所受到的啟發~因為不夠成熟,不夠深刻~
    只能以隻字片語,跳躍式的聯想,粗淺地分享~
    很喜歡您把"對話"的定義延伸到"省",使我想到另外兩個字"醒"與"悟",呵!有點心學的感覺…..我這顆早熟的心,很哲學~處在一個尋尋覓覓的年紀,尋找生命的定義生命的價值,不時地詢問自己,在時間的洪流哩,我們猶如氣泡般,波,一下子就不見了~什麼叫做曾經存在呢?也或許不用想那麼遠,年輕的我,該尋找如何完成生命的最大值!很多很多的想法儲存在一顆天馬行空的腦袋~^^而您提到的熱血,提到的改革,提到了slow and steady,那是一種包容的同理的中道路線嗎?不偏執不盲目的熱血!^^一切都等待我的生命去咀嚼吧!
     


說說你的想法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分類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