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作者:Albert Tzeng | 2007/01/27

下筆不慎的傷痕

這是一封道歉啟事,為我書中一段不慎的文字,造成的傷痕。

前不久收到一個讀者來信,質疑道:

《比陽光燦爛,比雪潔淨》一書第151頁中寫到「幾十年前的台灣,說「國語」的外省人盤據在軍公教機構,掌握社會權力,擁有優渥福利。」 我非常不贊成這段描述,說「國語」的外省人,掌握社會權力,擁有優渥福利指的應是一些高層,怎麼是一般的小務人員呢?

當初我爸是大學生的身份來台,自食其力完成大學學業進入公家單位服務,當時月薪才幾百元,子女生病要借錢才能就醫,被說「台語」的本省人親戚笑說「吃不飽,餓不死」,這樣是掌握社會權力,擁有優渥福利的說「國語」的外省人嗎?

下筆時,請小心謹慎,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子人,說「國語」的外省人,過苦日子的多得是!

收到這封信,我十分汗顏,立刻回信:

謝謝你的來信,也深感抱歉我下筆不慎造成的問題。

你說的沒錯,許多本省族群口中 「外省人的優渥福利」 (指軍公教保險與退休金) ,其實是為了補償許多外省人初來台灣沒土地、沒商業人脈,加以薪資清貧的補救措施。只是時移事往,社會所得歷經劇烈的重分配後,許多本省人,包括當時寫下這段文字的我,容易疏忽這一段時代背景,沒有給予足夠公平的對待。

收到你的信,我很感激也很汗顏,最遺憾的是書已付梓,對已發行的書不再有更正機會。我會將這件事寫在自己的部落格更正。

原文摘錄 :

新疆這兒維族雖佔多數,但遊客多是漢人、有錢買東西的也是漢人,因而商家招聘時都要求要會說漢話,更別說公家機關學校。所以漢人找工作很容易,有地位的維族人也會把小孩送去唸漢校。而其他維族人就只能務農,或做些小工小買賣營生。

這種由語言與族群共構的社經隔離我不陌生。幾十年前的台灣,說「國語」的外省人盤據在軍公教機構,掌握社會權力、擁有優渥福利。相對而言,說台語的本省人便進入不了權力核心。當時多數本省人先是農民,然後在外省精英制定的土改政策中賤賣農地,在外省精英制定的產業政策中當起廉價勞工,本省族群感受到的相對被剝奪感,不只是二二八跟白色恐怖。

台灣的省籍族群還同是華人後裔,而長年的國語教育後也讓語言隔閡消失,但直到今天台灣還在為過去的省籍情結陣痛。相對而言,新疆維漢族群的文化種族差異更大,又為了「尊重少數民族文化」不能全面推行漢語教育,這種隔閡,怕百年都不易消弭。"

(《比陽光燦爛,比雪潔淨》頁151)

廣告

回應

  1. […] 3. 格子裡的文章,我需要請大家特別注意一篇,下筆不慎的傷痕。這是去年出書版後,我接到的讀者來信中,唯一一封抗議信,與我的回應。抗議的原因,我承認,是我下筆不慎的疏忽。這件事情,讓我做為一個書寫者更警惕。畢竟,筆下碰觸的,是許許多多人的記憶… […]


說說你的想法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分類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