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格子,這個人

關於Patterns of Mind: 一個部落格的身世

這裡的文字開始書寫於 2007 年初,有次在英國透過網路看台北101跨年煙火的鄉愁。原本開格在 MSN Space,宗旨一如副標,是我歸檔一些「斷簡殘編」的Pensieve  (註一) 。取名 Patterns of Mind,則源於格中所思所寫,總是心智活動所留下的某些樣態映影。

文中所輯,則反應著這幾年研究與生活的思緒。主題集中於:一、社會學的後設討論、二、對教育與學術體制的觀察、三、政治社會等公共議題的討論,還有,四、一些個人生活的軌跡。

早期貼文因為會在 MSN messenger 開出橘色小花,還引來一些朋友的點評對話,後來MSN 改版拿掉這個功能,人跡漸希,我也樂得將格子當成個人思緒的線上筆記本,不求論述完整,不求報導平衡。

2010年九月受迫遷居,整格一百多篇文章打包搬到人生地不熟的 WordPress,很多舊文還因為轉檔的問題,出現字體大小的變化、支離破碎的排版。只是剛開始面對琳瑯滿目的新功能,只想逃避,所以拖了好一陣子沒有打理。直到十一月中,我在Facebook上的無數對話中累積了不少零碎的書寫,才一次性地整理了一批二十篇文字貼到新格。

11/17 那天,恰好碰到舉國憤慨的楊淑君事件,我第一次為這個格子,寫了一篇〈在一群人同仇敵慨時,說句不中聽的話〉,也第一次設定讓貼文同步張貼到 Facebook ,沒想到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情境中,於接下來幾天引入了上萬名訪客,除了留言指教,也在格中四竄閱讀,逼的我趕緊用一兩天時間,把許多舊文排版陸續順了一下。

人潮或來或去,不過不管讀者是多是少,我期望維持初衷,只以「思緒的斷簡殘編」的標準面對每一篇文字。我怕一旦加上了太多對文字品質的要求,反而容易在力有未逮的瞻前顧後中,錯失許多即時的想法。對於貼文中邏輯疏漏的、引證不足的、觀點偏頗的、文不對題甚或喃喃自語之處,請偶過的路人見諒。

註一:Pensieve,哈利波特中,鄧不利多房間那個可以觀看過去記憶的「儲思盆」。這是JK Rolling 造的字,但其恰如其份地表述了這個格子對我的意義。

關於格子的主人

曾柏文 (Albert Tzeng),生於台北,七歲前七次遷居,終於在台中度過國小到高中的成長歲月。大學從台大化學系轉到心理,研究所才赴英國轉念社會學,還一度懷疑走錯了路。念博班前,曾任出版編輯、行銷企畫、國會助理、選戰幕僚,也曾在許多國家流浪晃蕩,寫了一本在中國西疆流浪思索的書。大四那年曾被林以正老師叫去辦公室去,問什麼是我的「終極關懷」,七年後歷經這許多角色,才逐漸釐清。

我的核心關懷,是想理解「知識」在當代社會的生產、合法化、流動、消費、以及其與市場跟權力機制的糾葛。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意識是:各種以「專業」為名形成的知識權力壟斷,如何可能跟民主社會鑲嵌?而當代社會以其有限的「公共注意力有限」,又如何能對多元繁瑣的各種公共議題,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形成合理的集體判斷?回答這些問題,牽涉下述具體議題:教育與學術體制、知識份子,媒體與公民團體,以及包括科學技術、立法司法、金融財政、醫療公衛等專家體系的運作,涉及的「知識-政治」過程。放入台灣的社會脈絡,上述問題的具體尋答,還需考量台灣與東亞獨特的歷史政治脈絡。

目前正在進行中的論文,題目為 Framing Sociology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Geopolitics, States and Its Practitioners (中文摘要)。我企圖從對台灣、香港、新加坡這三個地方戰後社會學發展的脈絡梳理,分析其樣態是如何受到歷史脈絡跟一些制度因素的影響。我也期待透過這樣的比較,對當代台灣學術工作者的處境,形成較深刻的理解。

廣告

回應

  1. 很高興發現這裡…
    得到一種沉靜的感覺!
    謝謝!

  2. “公共注意力有限"是很有趣的說法

  3. 到這裡,好像到了工作中的另一個世界,也得到很多發想…

  4. 柏文兄,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看到您發表新作,這段時間有學運的事情、核四的事情、南海的事情、這兩天也有香港的事情,在許多時候,其實都很期待能看到您的文章,可以讓人反思、讓人有許多的觀察點。不論如何,都希望有很多機會能透過您的文章與您交流。

    • 其實這陣子我一直有在寫,只是因為年初在天下獨立評論、聯合線上都開了專欄,最近也剛答應馬來西亞燧火評論,加上發表在想想、新頭殼等平台的散稿,分散了書寫能量。因為寫的密度高,我一直沒有力氣把這些散稿轉到自己的格子,或許早該來做了。


說說你的想法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